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持续深入,中国企业“出海”已迈入全新阶段。然而,法律、文化、商业惯例等方面的显著差异,使得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类跨境争议风险。为助力内地企业深入理解香港在国际仲裁领域的独特优势,掌握仲裁实务操作,2025年6月16日,中豪联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(HKIAC)共同举办了“企业出海风控指南:香港仲裁与诉讼双轨避险策略”专题交流会。邀请了来自香港与内地的仲裁界权威及资深法律专家,围绕企业“走出去”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与争议解决,进行深度研讨。

交流会由中豪国际业务部副主任、合伙人李慕乔律师主持。
主题演讲环节,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刘煦婷女士以“香港国际仲裁中心(HKIAC)优势及合同仲裁条款风险预防”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。刘秘书长首先系统介绍了HKIAC的优势及最新案件数据,HKIAC在《2025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》中获评全球第三最受欢迎仲裁机构,其机构仲裁规则更是荣膺亚太地区榜首;随后,解析了合同仲裁条款中常见的风险点及精准的预防策略,强调条款必须清晰界定提交仲裁的意图、仲裁地、适用规则、语言等核心要素,并警示企业避免使用“不对称条款”或因机构名称表述不准确而引发程序障碍;最后,刘秘书长重点阐释了香港作为国际仲裁地的核心竞争力,包括香港法院对仲裁的坚定支持、处理涉内地复杂商事案件的丰富经验,以及兼具效率与成本效益的仲裁程序。她鼓励企业善用HKIAC的国际化平台与专业服务,以有效防范法律风险,提升国际争议解决效能。
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HKIAC理事会成员唐汉洁律师以“如何启动仲裁,如何应对仲裁——香港仲裁实务分享”为题,带来了富有洞察力的分享。唐律师结合最新《仲裁条例》及丰富的国际仲裁实战经验,详细解读了在香港启动仲裁的前期筹备、关键步骤,并与内地仲裁程序进行了对比分析,使与会者对两地实践差异有了直观认识。唐律师还从应诉方的视角,细致阐述了应对仲裁案件的准备策略与核心要点,这种“攻防兼备”的实务解析,为与会企业提供了应对国际仲裁挑战的全景视角。
香港办公室主任杨青律师围绕“涉外仲裁优势、实务及案例分享”展开了深入浅出的演讲。杨律师首先从宏观的制度框架入手,清晰对比了仲裁与诉讼的特点,并解析了仲裁在当事人意思自治、证据认定灵活性以及仲裁裁决在《纽约公约》172个成员国易于获得承认与执行等方面的独特价值,建议企业在国际交易中选择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;随后,他结合亲办的数个典型跨境案例,如印尼主播违约案、大豆货损保险索赔案等,生动再现了涉外仲裁实务中的关键环节与挑战,并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启示;最后,杨律师强调,企业应高度重视并灵活运用仲裁机制,从交易文件的谈判、签署到日常的证据收集、管理与留存,都需做好前瞻性的风险防控,一旦争议发生,应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,以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。
互动交流环节,在HKIAC副总法律顾问陈方菡女士主持下,与会企业代表与嘉宾们展开了热烈讨论,就企业开展跨境合作与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实务问题,比如争议解决方式选择仲裁或是诉讼;约定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时有哪些注意事项;仲裁裁决如何在境外承认与执行;相较于其他国际仲裁机构,HKIAC具有哪些独特优势;如何在香港调查企业资产等,与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。3位嘉宾逐一详细解答,为企业提供了专业指导。
本次交流会为与会企业运用香港“双轨策略”管理出海风险及涉外争议解决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清晰指引。今后,中豪将持续深化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国际仲裁机构的合作,致力于为内地企业提供前沿法律资讯与风险解决方案。中豪亦将继续搭建高水平专业交流平台,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保驾护航,助力其行稳致远。